新闻资讯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

什么是高标准农田,河南高标准农田究竟高在哪儿
2021-07-21 15:52:12

什么是高标准农田,河南高标准农田究竟高在哪儿



1、高在于“高科技”农民的“智慧”耕作


“麦子在地里,龙口忙着粮食。”近日,记者驱车在我市农村田间,途经黄口镇河桥村高标准农田。麦浪翻滚,机器轰隆隆的声音,一系列联合收割机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来回驰骋,看着一粒粒金黄的麦粒从机器仓库里倾泻而出,农民的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。
“今年的小麦全是五谷杂粮,一亩地产量不到1300斤!”黄口镇河桥村村民吉克敏手里拿着小麦,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激动。

支离破碎的“斑块田”变成了“连片田”,崎岖不平的道路变得平坦,山脊消失了。取而代之的是建造高标准的豆农沟,浇水设备藏在地里...小麦单产不断上升,能够实现稳产高产,得益于当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。

在种了一辈子之后,季克敏觉得这几年的小麦产量可以用一步一个脚印来形容。“过去,很难用机械进入地面。当你割麦子的时候,你是有罪的。你已经厌倦了浇水和浇水。你应该感谢上帝,小麦亩产几百公斤。”回顾过去,季克敏不禁感叹,“近年来,高标准农田建成,小麦、豆类全部机械化。农业专家上门指导施肥施肥,粮食产量逐年增加。”

曾经吉克敏很难操心浇水,现在很容易解决。黄口镇核心项目区,高效节水灌溉2100亩,智慧灌溉150亩。每台灌溉喷头可辐射1亩土地,30分钟即可灌溉。

吉克敏的24亩土地位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区。“今年小麦丰收是因为春管里装满了水。”他感慨地说:“过去一个人一天灌溉不了10亩地,但成本还是很高。现在我可以用手指浇灌了。有了高标准农田,干了就可以浇水,干了就可以排水。农耕做到了旱涝保收,靠天吃饭成了一门科学技术。”谈起农田里的自动灌溉系统,季克敏非常高兴,连连竖起大拇指。

大丰收不仅得益于良种良法的配套,更有赖于无人机植保、高标准农田机械化耕作等现代农业科技。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作为高标准农田的“升级版”,配备了智能田间物联网灌溉系统、土壤墒情监测、气象监测、水肥一体化、现代农业机械设备、仓储物流等。高科技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翅膀,把它变成了一个充满“智慧”的领域。

土地平整1000亩,土壤深翻3000亩;管道灌溉设施120套,消防水带2.4万米,喷灌管网2250亩;1个设备管理室和1套自动喷灌系统的头部设备;田间道路920米;野外林网造林4200株;一套物联网系统...去年,短短30天,黄口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无到有,跑出了抢农时不漏工时的“永城速度”。

黄口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只是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。2020年,我市共建成普通灌区23万亩,高效节水灌区4万亩。按照“装备现代化、应用智能化、建设乡村景观”的理念,在富硒土壤地区建设5个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,为富硒小麦生产奠定良好基础。

2、高产农民增加收益

2020年河南永城市小麦播种面积180万亩,与上年持平,其中优质专用小麦35万亩。

5月中旬,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在全市随机抽取90个点进行测产,平均亩产1078.20公斤,比去年增产2.77公斤,增产率0.26%。全市小麦预计总产量19.41亿斤,比2020年增加19.36亿斤。5月25日,省农业农村厅对我市优质专用小麦生产项目区进行了测产验收,平均亩产1244.6公斤,优质专用小麦总产35万亩4.36亿公斤。

粮食生产的根本在于耕地。作为“豫东粮仓”“中国面粉城”,永城建成高标准农田107万亩,高效节水灌溉9.7万亩。项目区实现了土地平整肥沃、水利设施配套、田间道路畅通、林网建设适宜、技术先进适用、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,实现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.64亿公斤以上,平均每亩增产43公斤。这个项目

肩负国家粮食安全重任,夯实粮食生产基础。“现代农业科技与良法品种在农田中相匹配,让粮食生产更加优质高效,让农民更容易种地。”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深有感触地表示,按照规划,我市未来要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将同步配套深耕、测土配方施肥、自动灌溉、墒情监测、病虫害监测等现代农业技术,彰显永城肩负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“硬核”力量。

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逐年推进和生产设施的不断完善,永城的粮食生产将真正实现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,更加稳扎稳打地肩负起粮食安全的重任。
咨询热线 199257688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