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

农业应用【中联】软体集雨水窖水肥一体化技术,提质增效
2021-09-29 10:08:05
长期以来,农业农村部始终把加快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,连续多年安排旱作节水项目,加大示范推广力度,初步形成了分地区、分作物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和耕作制度。地膜覆盖保墒、水肥一体化、集雨补灌、测墒情节灌等一批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,每年应用面积超过4亿亩(按播种面积计算)。农业用水效率明显提高,全国粮食水分生产能力由“十二五”初期的每立方米0.826公斤提高到现在的1.13公斤左右。

近年来,旱作农业发展的市场前景也迎来了“光明未来”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小米、高粱、荞麦、莜麦等典型的旱作农产品在中国食谱中被“坐冷板凳”。现在,作为“粗粮”,他们已经引领了健康饮食的浪潮。山西作为杂粮大省,抓住这一机遇,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。“山西小米”“灵丘莜面”“上党高粱”等一批山西旱作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,进入大众视野。


农业应用【中联】软体集雨水窖水肥一体化技术,提质增效


寿阳县京商乡崇桃村有一个500亩的优质蔬菜旱作节水示范区。在蔬菜种植区旁边,大家饶有兴趣地看着一个长方形的红色塑料田。这个地方被铁栅栏包围和隔离。场地大部分略低于地面,有整齐的孔洞。示范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是示范区集雨的“神器”——新型软质集雨窖。目前示范区有2个这样的水窖,容量1000立方米。与传统的集雨干窖相比,该窖的建设成本低30%-50%,具有水质清洁、安装方便、不渗漏、可循环利用等诸多优点。可在阴雨干燥天、秋季和春季使用,在作物干旱缺水时补灌。结合微喷、膜下滴灌等智能灌溉技术,可为作物精准供肥供水,较传统漫灌方式节约水肥用量30%以上,每亩综合效益可节约成本、增收300元以上。

“虽然今年气候极度干燥,但我们在黄花梁坡区的收成还算不错。因为种植时使用了透水地膜,加上软质集雨坑等技术,种植出来的小米和高粱产量几乎是周边地块的两倍,2018年以来,基地还带动周边5000多户农户发展旱作农业,户均年收入增加3000多元,帮助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。

推广软体集雨水窖补水养旱作、地膜覆盖、水肥一体化等6种旱作节水模式,旱作节水面积2300万亩,减少农业用水量27.7亿立方米。
咨询热线 19925768843